谈一谈:后土地财政时期 未来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从短期看,地方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获取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速推进,但从长期看,这种模式存在风险,即如果突然受到一个外生因素的冲击,那么该种模式的正向循环就有可能被打破,甚至转向为负向循环。https://m.kfang.com/fsbk佛山房产百科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https://img.fzg360.com/sz/userfiles/image/20230302/495b95676f7a106e3414bc16eee214af.jpg
自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进入调整周期,与此同时,在土地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的改革上不断推进,支撑数十年城市建设的土地财政发展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在年两会财政部提交的预算报告中也指出: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9452亿元,下降47%。
在后土地财政时期,依然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城市建设该通过何种途径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媒体专访了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郑思齐教授。
特色的经营土地投融资模式
郑思齐教授指出,以地生财,以财养地是当前经济发展中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核心特征,即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借款相结合的土地融资模式为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又通过同时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后续土地价格的上升,为地方在未来获得更多土地出让收入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土地融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这种极具特色的经营土地战略作为地方在目前财政分权体制下钱袋子捉襟见肘时的必然选择,的确对许多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形象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未来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郑思齐教授指出从短期看,地方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获取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速推进,但从长期看,这种模式存在风险,即如果突然受到一个外生因素的冲击,那么该种模式的正向循环就有可能被打破,甚至转向为负向循环。例如当经济不能持续上涨,房价就会跌下来或者涨得没有那么的话,相应的土地价格也会随之滑落,导致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度缩水,进而就可能造成力偿还前期的借债,缺乏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的资金,房价和地价会下跌,从而形成一个负向循环。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重心应是避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融资平台,建立起一个具有持续性的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