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大超市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货场夜话:从物流视角看“钱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dmin 发表于 2013-7-18 06: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钱荒”来袭,情急之下,无论民间还是政府,似乎都没有把住“钱荒”的“脉”。如何化解“钱荒”,物流大超市认为要做好治本和应急,那就是“国际热钱撤离多少央行就补多少流动性缺口”
  那么如何破解当前中国金融领域发生流动性“钱荒”?
       站在我们物流行业的视角,首先必须追究深层原因。只有针对真正原因,采取对策才能有效。原因找不准,难免下错药。下错药,必将中国金融陷入恶性循环。那么当前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1、中国经济“不差钱”是大忽悠。
    从物流行业就能看出明明实体经济“差钱”,金融领域“钱荒”,主流媒体和金融“砖”家们至今仍然认为中国经济“不差钱”。为何会产生这么大的判断误差? 因为有人把“广义货币”当作“基础货币”即“货币供应量”来说事,理由是广义货币M2超过百万亿人民币,是GDP的二倍了,难道还“差钱”? 政府和央行也认可这种说法,央行把目前的流动性危机归之于国内商业银行对资金资源的错配,国务院希望资金能够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领域空转。
  2、广义货币毕竟不是基础货币。
    主导国内舆论的“砖”家学者把M2当作“货币供应量”误导国人,必须纠正。广义货币M2不属于货币供应量的概念。能够提供“货币供应量“的主体只有央行,绝不是商业银行和企业,后者只能派生存款和贷款而不提供“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可以称之为“货币供应量”,绝不是“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数量是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M2增加不能等同于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不能等同于流动性过剩。恰恰相反,由高倍数的货币乘数所造成的M2增长往往说明央行基础货币供应量不足,倒逼基础货币增加流通速度并提高货币乘数以满足经济体周转的需要。此经济现象不只中国有,全世界都一样。
  3、实体经济“差钱”不是商业银行的错。
    其实全世界金融领域都在做资金“空转”的事,“钱生钱”、“钱炒钱”,来得快,利润高,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何就不能做?既然在中国做什么都比做实体经济更赚钱,为何一定要让商业银行贷款和外资流向实体经济? 我们看到大量热钱流入,就是为了赚钱,那他赚了钱拿走也无可非议,货币供应本该是中国自己的事。
  4、高外汇储备扭曲货币投放结构。
    2005年7月央行启动汇率改革后,在美国压力下人民币单边升值,国际热钱持续流入中国进行无风险套利,外汇储备增长曲线开始陡升。目前央行发行的25万亿基础货币中,由美元储备主导发行的基础货币竟然高达20多万亿人民币,只有区区5 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是由非美元因素而发行的。据统计,2010年度,94%的新增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是由流入境内的美元所决定的。“汇改”以来,外汇储备主导中国基础货币的供应量,货币投放结构被国际热钱扭曲,也进一步导致了M2的膨胀。
  5、货币供应步入畸形循环。
    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结构形成了一个畸形的金融循环模式: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向美元持有者投放基础货币并导致流动性增加——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收紧商业银行对国内企业的贷款额度——>银行利率和民间拆借利率上升——>美元热钱在高速周转和套利、同时表现为M2持续攀升——>进一步吸引美元热钱进入中国——>……...。这是2005年开始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以来的中国经济循环模式。
    现在,这一金融循环模式正在被美元流向的逆转所打破。
  6、国际热钱倒逼央行收紧银根。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之后,央行通过结汇收到美元,同时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支付给美元持有者,美元持有者获得了人民币并作为资本金国内投资,亦即以人民币进入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上人民币供应量增加; 为了抑制人民币供应量的增长,央行通过提高存准率和发行央票,收紧银根,减少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减少各类实体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并抬升银行贷款利率和民间拆借利率。
  7、国际热钱撤离留下流动性缺口。
    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消灭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企业效益和增长速度开始调头向下,同时,美国开始宣称退出垃圾美元政策、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的时候,美元热钱开始撤离中国。从去年开始,热钱开始逐步撤离中国,今年热钱撤离的趋势在加剧。据估算,仅今年5月份,热钱就撤离了190亿美元,对应地减少了1200亿基础货币供应量。以5倍货币乘数计算,相当于减少了6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
  8、化解“钱荒”做好治本和应急两件事。
    一是治本,坚决限制短期投资(投机)暴利市场。中国经济结构被扭曲,房地产等资源相关度高的行业和虚拟经济“短平快”暴利行业的存在,导致做什么都比做实体经济赚钱的局面。这个局面不解决,金融“空转”将长期存在,实体经济将永远“差钱”。
    二是应急,及时补上国际热钱撤离流动性缺口。美元世界地位是造成中国畸形金融循环模式的导火索,并迅速助推了中国房地产、光伏发电等行业的泡沫和金融“空转”现象。国际热钱获得暴利后又主动撤离打破这一金融循环模式,造成了中国经济金融恐慌和资产价格暴跌。在美元热钱撤离中国的同时,央行并没有及时补位,没有及时提供热钱撤离留下的流动性缺口,引爆了当前中国金融危机。
    总而言之,物流大超市坚决认为当前央行采取应急措施,国际热钱撤离多少央行就应该补多少流动性缺口。
        友情提示:上海物流公司(含专线货运,第四方物流,货运部,信息部)请尽快加盟上海物流超市,为货主服务光荣。货主喜欢上上海物流超市找车找物流公司,因为在上海物流超市找车找物流公司就像逛超市一样,货比三家还方便,省事省心还快捷,很好的。上海物流超市,我看行。
        要想得到更多一手货源,聘请一个业务经理不如加盟物流超市,加盟上海物流超市咨询服务电话:13978326715
        业务QQ:395918813
        信箱:jnb021@yahoo.cn
货场夜话:从物流视角看“钱荒”
2#
疯狂的小狂倒 发表于 2013-7-18 09:55:1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4-8-4 08:05:27 | 只看该作者
秦晓们的恐惧

转自乌有之乡 作者:闲言






 在当下中国大声疾呼民主政治的人群中,有些人是衷心相信“民主是个好东西”,也有些人是因为其他原因,例如恐惧,比如秦晓。

  在近30年的改革进程中,以改革名义化公为私、将公产纳入私囊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操作最公开、影响最恶劣、金额最巨大的主要有两例,一是山东鲁能案,二是秦晓操刀的平安上市舞弊案。鲁能案的大锷在最后关头迫于舆论的压力而退却,但秦晓却坚持将腐败进行到底。

  价值400亿元的国有股份以十几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私人,当然需要有个说法。秦晓的说法是:自己“喜欢掌控”,眼看平安要上市,掌控不住了,所以情愿亏它几百个亿,也要提前把股份卖了——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站不住脚,即便你真的“喜欢掌控”要出让股份,为什么不能溢价转让反而低于原价转让?此前汇丰就是以6·3倍的溢价受让平安股权的。将要上市的公司,越接近上市时刻,股份的价值越高。只要招商局放言要转让,就是10倍、20倍的溢价,恐怕也会有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秦晓的一切操作都是悄悄在黑箱内进行,直到完成转让,信息才为外界所知,结果是价格不但没有溢出,反而低于原价,受让方又是“自然人”,傻子都知道其间发生了什么。纵然你秦晓是受虐狂,不吃亏(当然,亏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不舒服,为什么不将股份转让给其他国企,或者由国资委直接收回呢?

这样明目张胆、毫不掩饰地鲸吞巨额国有资产,当然不可能是秦晓个人完成,当时的主管部门和国资委难辞其咎;能够消化重重的阻力、告状和调查,分食者的背景更深不可测。由于背后有人,鲸吞顺利完成,秦晓个人不但没有被追究,反而地位更加稳固。但是,没有追究、没有刑责并不能改变这件事的性质,不能改变秦晓们曾经犯下严重罪行的事实。这是他们的“原罪”,这一刻,忐忑、恐惧在心中埋下了,而且始终不能磨灭。

  不在恐惧中爆发,就在恐惧中灭亡。所以秦晓要爆发,要找到一个可以消除“原罪”烙印、永远免于恐惧的出路。于是他组建了博源基金会,提出了所谓“现代性”——这个圈子绕得有点大,中国的老百姓又大多只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因此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被他的漂亮词藻绕进去了,只能被他、他的帮闲以及媒体牵着鼻子走。其实,我们只需要轻轻地问一句:秦晓折腾这些,到底是想干什么呢?难道他想把已经揣到兜里的400亿元拿出来,还给大家吗?

  当然不是。纵然从最善意的角度揣测,他也无非是想来个天下大乱,建立新朝后,前朝的罪过可免于追究,秦晓们也就可以免于恐惧了。如果再现实一点分析,他们这是想利用已经到手的金钱和影响力,乱中取权呢。

  秦晓的这些说法、做法,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一大批人,这是一个“原罪共同体”。他们犯罪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对象各有不同,但性质一般无二,都是借助权力,将公产纳入私囊。他们需要一个出头者,一个代言人,于是刚刚退休、又不甘寂静的秦晓就俨然成了旗手——谁能想到,在前所未有的高调下面,隐藏的是永不褪色的恐惧。

这么多年过去了,秦晓们还在恐惧,这是中国的希望所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秦晓们还只是恐惧,仍然没有被追究,说明这种希望其实也渺茫。那个声称如果追究“原罪”就是反对改革开放的人,我原来以为他只是被资本家“统战”了,看到最近的媒体报道,才知道他原来早已直接和资本家联姻了——休了原来老革命的女儿,娶了一个大资本家。怪不得会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原来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立场问题,是“屁股决定脑袋”。只不知他九泉之下的父亲,知此后还能否安息?

  秦晓已经老了,他还有一个办法是:死后财产将转移到后代手中,通过这种代际传递,或许可以漂白“原罪”的烙印,从此免于被追究。但是,对于那些被剥夺得如此干净彻底的大众来说,这样的财富亦可免于清算,他们又怎么可能甘心,社会和谐又从何谈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物流大超市 ( 桂ICP备09000506号 )

GMT+8, 2025-5-8 02:15 , Processed in 0.0854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