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大超市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洞察:房企注意:第二批集中供地释放两个强信号_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kaixun 发表于 2023-3-6 09:0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丽新桂林看房网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给您优质的服务!


算账、看地、找合作商、写报告,上投决会……地产投拓人从来没想过,如今拿地竟需要如此练会繁杂的“十八般武艺”。9月15日,随着长沙第二批土地出让信息出炉,17个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细则落锤,经过延期、暂停和撤回重启,第二批集中供地终于拉开大幕。

地产投拓人率先感受到了不同。相比首轮集中供地,他们意识到,买地跟普通人买房越来越像,有资格(需有房地产开发资质)是入场券,亦不乏摇号定归属。为了买一块地找60个马甲参拍,那一套不再玩得转,投资模型测算公式要重置,风控能力变身房企买地的核心竞争力。

仔细对比17个城市土地出让规则公告后,笔者发现,有两个共同的主流新思路值得细思,这不但改变房企拿地逻辑,亦会强化落房、地和人联动机制。

其一,从源头降成本,土地溢价率不超过15%或成红线。在首轮集中供地中,重庆、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平均土地溢价率超过20%,其中,重庆高达43%位居榜首。彼时,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直言,在杭州拍的地,努力将净利润做到1%-2%,这比传统制造业还低。

当然,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是如此“利可图”。但总体而言,这与集中供地新政“稳地价”的初衷有出入。于是,召开了两次会议。结果是,“二拍”收官的青岛、济南及天津的成交溢价率均为0%。同时,溢价率15%或成各地参考红线。

红线之外,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隐性方式抬高地价亦被严控。比如北京已将规则细化到每一宗热门地块,对持有商品住宅产权预设份额均设置不同天花板或区间。这种调控的精细化程度和决心,让房企掌舵人有所感触,有的担心首轮拿地会“高位站岗”,有的则牟足劲准备重返“二拍”现场。

毕竟,11年前的春天,北京一天内拍出个地王,那是过去,不是现在。退一步说,房企已当初冒险之胆,打好现金流保卫战妥妥压倒扩张欲望。现版理性是,昨日下午,杭州十宗竞品质地块其中九宗“司”报,提前锁定流拍结局。

其二,对房企购地资金进行穿透式监管,控其来源为自有资金。笔者注意到,相对首批供地,目前发布集中供地的公告中,都明确严控保证金及地价款来源。具体涉及五个“不属于”:不属于股东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不属于直接或间接使用金融机构各类融资资金;不属于使用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借款或预付款;不属于使用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借款;不属于使用参与竞买企业控制的非房地产企业融资。

在笔者看来,这条新规不简单,这是对开发商的“威慑”。过往,房企依靠多种融资渠道借债,再拿这些钱去抢高价地扩规模。多重资本运作后,有的房企克制冲动理性发展稳健前行,有的则直接陷入债务违约危机,烂尾楼难解套,商票、理财产品一地鸡毛,业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重返生产资料的源头控制购地资金,一是可以让过往理性经营的房企分享到好孩子红利,二是清退有潜在风险的资金入场,引导行业健康前行,这一“控”是提前筑篱笆,将资金挡在门外。

忙着调度资金杀回土拍市场之前,开发商不妨先掂量下“荷包”,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第二轮集中供地规则如何调整,重回“盖好房子”的本质,捡回工匠精神,提质增效、靠创新驱动发展,这才是久久为功的不二法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物流大超市 ( 桂ICP备09000506号 )

GMT+8, 2025-5-20 06:49 , Processed in 0.0800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