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大超市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一谈:这3大因素,影响栽培基质酸碱度(pH值)及应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kaixun 发表于 2023-4-3 08: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基质栽培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基质保持在合适的PH值(酸碱度)。   特别是,有的基质的酸碱度(PH值)但是设定好了,但是时间长了,还会面临基质酸碱度(PH值),随时间产生变化的问题。   基质碱性提高了,直接加酸把营养液PH值调回到56-62范围之内就行吧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泥炭土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

   基质栽培和水培的酸碱度(H值),变化性质是不同的。   基质是介于水溶液和土壤之间的过渡物质,基质栽培比水培中酸碱度(H值)随时间变化的要慢,基质栽培酸碱度(H值)变化又比纯土壤栽培灵敏。   基质酸碱度(H值)变化具有缓冲性,酸碱度(H值)变化响应不是即时的。   酸碱度(H值)变化灵敏度   水培 > 基质 > 纯土   基质可以吸附灌溉水中的矿物质,可以吸附基质肥料中的化学元素,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偏好性吸收,都是改变基质酸碱度(H值)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改变基质酸碱度(H值)的不是灌溉水本身,而是水中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盐含量、基质肥料的潜性酸度和以及植物吸收元素的潜性酸度。   1、水碱度影响基质酸碱度(H值)   水中的碳酸钙(CCO3),会导致基质酸碱度(H值)提高。   水碱度,是灌溉水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含量的量度,即溶解在灌溉水中的碳酸钙(CCO3)的含量。论水的酸碱度(H值)如何,水中碱度越高,则基质H值上升越。  如果水用反渗透装置处理除去水中的碳酸钙(CCO3),则水碱度就会降到非常低,就不会导致基质H值迅速上升。当然如果水和肥料中的碳酸盐、碳酸氢盐含量较低,植物吸收离子与基质酸碱度(H值)相匹配,则不需要对水进行反渗透处理。   水碱度与基质酸碱度(H值)上升有密切关系。如果水中去除了碳酸钙和重碳酸钙离子,则基质酸碱度(H值)不会产生任何变化。   但是如果水中碳酸钙保留,49天以后基质酸碱度(H值)会分别上升到63、71和74,水碱度越高,基质酸碱度(H值)升高越明显。  2、 肥料影响基质酸碱度(H值)    水溶肥有碱性的、也有酸性的。   目前的栽培基质都会预先配入一定比例的水溶性肥料。质水溶性肥料包装袋上通常会贴有生理酸性或生理碱性标志,告知对基质酸碱度(H值)的影响。   肥料生理酸性越高,基质酸碱度(H值)下降越多;生理酸性越小,基质酸碱度(H值)上升越大。肥料生理酸性受肥料氮形态和比率控制。铵和尿素是生理酸性肥料,会导致基质酸碱度(H值)下降,而硝酸钙是生理碱性肥料,会导致基质酸碱度(H值)升高。   因此,如果灌溉水具有高碱度,则可以使用铵与尿素比例较高的肥料,以控制基质H值升高。而多数钙基肥料是生理碱性的,即使通过反渗透装置处理,其灌溉水也会导致基质酸碱度(H值)提高。  3、植物养分吸收影响基质酸碱度(H值)    当植物通过根系吸收营养元素时,这些元素要么带负电荷,要么带正电荷。   植物为保持体内电荷正负平衡,在获得带正电的铵、钾、钙、镁等元素同时,就会向基质释放氢离子,从而造成植物根系附近基质酸碱度(H值)开始下降。同样,当植物根部吸收带负电的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和微量元素时,就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造成基质酸碱度(H值)略有上升。    根据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一些植物需要更多的带正电荷的铵、钾、钙、镁等营养元素,造成基质酸碱度(H值)下降,这些元素在低H值基质中吸收效率更高。一些植物则要求更高带负电荷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元素,造成基质酸碱度(H值)上升,这些元素会在高酸碱度(H值)环境下吸收效率更高。   总而言之,灌溉水本身酸碱度(H值)并不是影响基质酸碱度(H值)的仅有因素。将水H值调整到理想基质酸碱度(H值)值56-62范围内,并不意味着基质酸碱度(H值)会长期保持在这个范围内。   因为基质酸碱度(H值)变化与灌溉水中的碱度、肥料生理酸碱性和植物偏好吸收,这3大因素有关。  如何保持基质合适的PH值、酸碱度   正确的做法:   ①、使用反渗透装置,去除水中所有矿物质元素。  ②、重新引入适当肥料,补充去掉的营养元素,并添加维持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的元素。   这种做法既可以保持基质酸碱度(H值)稳定,使其不会浮动到理想区间之外,也能保持基质适当的肥力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物流大超市 ( 桂ICP备09000506号 )

GMT+8, 2025-5-14 04:04 , Processed in 0.0618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